深潛三百米探海信用貸款一大步
  “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取得成功,下潛實際深度達到313.5米!”昨日,從南中國海傳來喜訊,搭載著胡建、管猛、董猛三位潛水員的潛水鐘,順利從南海海底返回到工作母船“深潛號”,長灘島標志著中國由此具備了人工潛入300米深海底進行“龍宮”探寶的能力。昨晚,本報記者專訪了“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江蘇海門籍的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崔維成教授。
  據介紹,中國首艘300米飽和潛水母船“深潛號”,2012年8月6日建造竣工交付給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其總長125.7米,滿載排水量為15864噸,配有現代化的直升機起降平臺,可航行作業於無限航區,能在複雜海況下不用錨泊自動將船定位在指定水面,定位精度達到30釐米。“深潛號”的最大亮點是配置了一套300米飽和潛水系統,最大工作深度可達水下300米,是中古萬利多亞洲領先、世界一流深潛水支持船。
  崔維成告訴記者,飽和潛水是一種適用於大深度條件下,開展長時間作業的潛水方式。較之於當鋪空氣潛水,飽和潛水員可以在更深的大海深處進行潛水作業,拓展了人類活動的空間。飽和潛水時人體直接暴露於較深的海洋環境中,技術難點在於潛水員下潛時不斷增大和上浮過程中不斷降低的海水壓力,對人體血管造成巨大衝擊。
  “下潛到300米深時,人體要承受30個大氣壓,相當於在指甲蓋那麼大的範圍內,托舉起一隻沉重的鉛球。”崔維成說,在幾十米的水下,人呼吸壓縮後的普通空氣就行。但隨著深度增大,水下呼吸普通空氣洗碗機,其中的氮氣在高壓下易引發“氮麻醉”,而且呼吸阻力也隨水壓增大。這時只能呼吸氦等惰性氣體和氧的混合氣體來進行更深的潛水作業。而惰性氣體吸入後會融進人體血液,下轉A4版
  上接A1版這就決定潛水員在水下作業時間越長,上浮減壓的過程就越長,潛水作業效率將大大降低。如果不按規程進行減壓,溶解在體內的惰性氣體將在潛水員的關節或身體組織中形成氣泡,會造成嚴重的減壓病,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這需要科學家在實驗室內不斷摸索海水壓力的變化和人體之間的平衡規律,最終由潛水員融會貫通付諸海下實施。”
  “蛟龍號”已經完成水下7000米深潛,由崔維成領銜的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向11000米深潛器發起挑戰。有了“蛟龍號”這樣的深潛器,為何還要進行人工深潛?
  崔維成介紹,海面下6000米-11000米被稱為深淵,此區間堪稱海洋世界中最神秘的“無人區”,與6000米以上海區生物有明顯不同,被認為是海洋科學的最前沿。要潛入這樣深度的海底,不依靠機器,人類是無法到達的。“蛟龍號”成功下潛至7062米深度並開展作業,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底的作業能力。
  “而與深潛器相比,飽和潛水作業更適合淺海作業,其成本較低也更靈活方便。”崔維成說,作為唯一一種可使潛水員直接暴露於高壓環境開展水下作業的潛水方式,飽和潛水已廣泛應用於失事潛艇救援、海底施工作業、水下資源勘探、海洋科學考察等軍事和民用領域。為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飽和潛水技術研究,英、美、瑞士、法、德、日本、俄羅斯等國已突破400米深度。目前,國際上飽和潛水的紀錄由法國潛水員保持,潛水深度已達近700米。去年,上海海洋科學家已經在實驗室條件下突破了481米深飽和潛水。
  “深潛號”的建造完工及此次300米深潛,將大大提升應對大深度、大噸位應急打撈、大面積溢油及其它應急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能力,更好地為國家深水救援打撈及海洋事業發展服務。“我國大部分潛艇的深度都在300米左右,你說咱們實現300米人工深潛是不是很有意義?”崔維成笑言。本報記者 吳紅梅
  相關報道詳見A3版  (原標題:深潛三百米 探海一大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x78uxyo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